close


某一次上作文課時,在寫作文前,我設計了一個「誰最會安慰人」的活動,由一個同學扮演正在傷心的角色,其他同學則扮演安慰者的角色。

連續幾個同學下來,發現現在孩子的安慰方式都很「直接」,大部分直接問「你怎麼了?」「你為什麼在哭呢?」之類的話,很少有同學去觸及他內心此時此刻的情緒,或者展現同理及同情心的一面,例如「我感覺你現在很難過,有什麼需要我幫你的嗎?」、「你現在希望我為你做些什麼?」等等。

這讓我聯想到家長對小孩的教育方式。很多父母看見小孩子在哭時,他們的反應是「不要哭!有什麼好哭呢?」、「你再哭的話我就打你喔!」等等。這樣的「安慰」方式,小孩們或許礙於威脅之下,真的不會哭了,可是,他卻失去了學習如何去「安慰」別人的機會,以及體會被人「安慰」的感受。

所以有人才會說父母的「身教」是很重要的。所以各位家長們,下次小孩們在哭時,真的要好好「安慰」他們。這樣,他們將來才會懂得安慰別人。

------------------取自自由電子報家庭版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s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